【书名】长和平
【作者】[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ISBN】9787208096561
【发布时间】2011-01-01
【格式】PDF
【获取】[链接登录后可见]
【简介】冷战史研究经典著作。
作者:(美国)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 译者:潘亚玲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现为耶鲁大学罗伯特·A拉韦特(Robert A Lovett)讲座教授,著名的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研究家,曾被《纽约时报》称作“冷战史学家泰斗”,2005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出版了多部有关冷战的系列著作。
译者简介:
潘亚玲,现任职于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美国对外与安全政策、美国社会思潮与美国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等,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二十余篇专业学术论文。
【用户评论】
虽然出的早,但是很有价值。特别是关于美国“施加压力使中苏分裂”策略的论述,可与沈志华关于中苏关系史的叙述对照
新冷战时代何其相似
值得每一个关心冷战史的同学认真研读。
不愧是冷战史泰斗,加迪斯先生写此书时虽然冷战还没有结束,他也没有尝试去预测冷战的结果,十有八九也预测不出四年后苏联的解体。但其独特的视角,严谨的认证逻辑,对史料娴熟的运用,在今天依旧值得引用,许多结论与观点在当今时代依旧有指导意义。当代史最难写,可以与加迪斯先生媲美的恐怕要属写《战后欧洲史》的朱特先生了吧。
你大美利坚在用核冲动上,真的没话讲 加迪斯归纳了冷战造就长期和平的一般要因,它们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各项:1.意识形态的长期对立;2.双方相互尊重对方的势力范围;3.美国率先发明并且使用过原子弹带来的自律;4.美苏的核恐怖平衡;5.美国对共产主义阵营内部分裂的利用;6.美苏双方对透明度的相互忍受;7.虽不彻底但高度的经济隔绝。(引用)
本书由八篇独立的论文组成,从历史背景、核武器、侦察卫星、遏制战略等 方面,分析冷战激烈对抗背景下,国际体系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并创新地提出 概念“长和平”来描述冷战时期的国际结构。作者的语言有点小啰嗦,而且在本书出版三年后,冷战就结束了,尽管书中种种预测与结论已经沦为泡影,但加迪斯本人终归还是那个时期美国冷战史研究的代表人物。
补标
近五十年过去了,军备竞赛升级换代,时空和范畴都扩大了很多。一定要说也还在长和平的窗口里,但这种完全不输于热战消耗的冷战和平,是人类共同往前走的好选择吗?感觉原子弹之后人类哲学就进入茧房里了。
学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压力楔子战术和铁托主义机会等新知。两极体系自有其不同寻常之处,它宁要可预测的疯狂也要不可预测的理性。博弈理论有助于解释等级制度缺失情况下的秩序悖论,这正是战后超级大国关系的特征,规则的含糊性使其更易于为那些遵照执行的国家所接受。核威慑,以及默许同意的卫星侦查机制的出现表明,各国并非总拘泥于传统谈判才能实现在共同利益领域内有意义的合作。长期的体系性利益,即双方共享的有关避免核战争和保持雅尔塔体系的利益,能够一定程度压倒美苏当前的国家利益。历史不常安排大国同时性和对称性地衰落,而当过去的经验表明,大国意识到它要开始衰败之时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时刻:早在物质力量本身耗尽之前,它就会表现出古怪甚至绝望的行为。亚细亚的古怪行径近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