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京的洋市民
【作者】李少兵
【ISBN】9787303209439
【发布时间】2016-07-31
【格式】PDF
【获取】[链接登录后可见]
【简介】《北京的洋市民》为中国人民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之一。民国史与城市史研究都是当下历史研究的热门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北京的洋市民》讲述了欧美人士与民国北京的互动。从人口、日常生活、社交、管理、法律诉讼等方面还原了欧美人士在北京的生活,也论述了在京欧美人士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生的密切联系。对于这些欧美人士与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近代转型,《北京的洋市民》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用户评论】
主题比较有趣,史料尤其是档案中的各种统计数据罗列了许多,不过在叙事和议论上则相应地缺乏深度。迁都后那几年的北平,倒是安静了许多。
有比较充分的材料,也试图在还原一些细节和现象,但问题意识不是特别突出,没能特别把握住一些更有价值的层面,稍稍显得可惜了些。洋人来了北京,很显然特别注重改造房子。
2019.6.3
总体质量不错,特别是搜集了一些英文的外国人回忆录,但是对领事裁判权等的理解有误。
质疑谁都会,但资料是不好找的。历史上的中国普通市民很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报刊中或许有,但报刊本身就是在复杂背景下呈现的文本,也不可全信。
是少有的读到最后能生出一抹笑的书了:民国的生活那么混乱,看到中外在北京城的交流中有那么多正面的因素还是令我惊喜的(虽然说作者提出的互相依赖一点则是一想便知的道理)。作为一本编年史,全书视角拉得过于广泛,导致没有什么核心的论点或是论证过程,也没有日本人的视角,但在历史的生动性上像极了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读来整体非常舒服。我在乎的主要是两部分:2.1对外交团权力的讨论,提出其分裂事实上远在苏联人来前便因内部矛盾存在、且其权势是一种过分的应然(毕竟确实是有恐惧要维护利益),很有启发;5.2对领事裁判权的讨论以及和上海的区别同样如此,且其中提出了北京政府的相当大的自主权。要不是到最后,我总是会忘记使馆区本身是一个刻意用来提防中国人的国中国,到处都像极了外国城,可能正是因为交融在这里做得格外好吧。
主题吸引人。叙述风格也很有趣,故事讲得还不错,资料上也有亮点。
很好
当下学界研究清末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欧美侨民的著作并不多,本书具有一定填补空白的意义,在讨论相关话题时建议加以参考。三位作者从民国北京洋市民群体的人员构成、生活方式、社交网络、诉讼处理以及这一群体与北京城市近代化的关系入手展开全景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挖。作者运用了很多欧美侨民的回忆录与文集,值得关注。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作者的叙述手法欠佳,基本集中于对材料的罗列翻译,明显有些大而化之的表述,列出许多统计图表但消化不足,冲淡了核心问题意识。2、回忆录与文集的运用是本书亮点,可惜没有兼顾到诸如Peking Gazette Peking Leader Peking Daily News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英文时报,细节还原尚显乏力。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挖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