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
【作者】[英] 本·福凯斯
【ISBN】9787801092984
【发布时间】1998-11-01
【格式】PDF
【获取】[链接登录后可见]
【简介】暂无
【用户评论】
读到第三章确实读不下去了。。。
能够大致了解东欧集体化情况和经济措施,但是这个体量能讲的还是比较简略
视野狭窄,毕竟老欧洲只会搞点党派政治,所以作者的眼界基本只能看到党争。社会精神面貌、制度组织结构、产业政策的具体效果等等描述粗糙,甚至违背基本事实。不过作者还是非常善于使用西方政治教科书上的那一类意识形态术语,下结论一套是一套的。
語言表達上很準確,資料引用也很翔實。少有見到對社會主義的抹黑和攻擊,總體上客觀性很強。在作者看來,東歐即使是在最後的十年當中在大體上都還保持著發展的勢頭,而東歐短時間內發生的劇變是很多學者甚至是西方學者都沒有預料到的。究其原因,可能和作者在最後表達的那樣:官僚主義和特權階層長期存在對國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導致了東歐的悲劇。
篇幅不大,提到了此类国家中可能比较普遍的几个议题1.在夺权过程中,除了战后势力范围划定和地区政治传统之外,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夺权实践的技术,如对付一个大的政治团体先分化其中左右两极(切香肠)等。2.“计划经济”的内容比较复杂,除了中央计划之外,还存在土地集体化与农业机械化的配合、工厂经理制和生产竞赛的存废、补充性市场(和雇佣劳动)的限界和价格调控的方式、经互会和外贸(美元债务)之类的问题。3.发达工业地区的"保守化'。另外,本书的研究进路接近于“分期分型”:根据苏联领导人及其执政理念的迭代将历史分为四期;根据政治传统将国家分为旧奥斯曼型和旧奥匈型。但根据作者的分析,巴尔干各国的斯大林化彻底且持久、工业化粗放、工人-市民运动长期较弱,在后斯大林时代与苏联的关系复杂,似乎不宜也分作四期。
奥匈帝国秩序的继承者自始至终都在威尔逊世界的边缘与中心附近,它独特的政治现象是建立在苏军的进驻和撤离前提上的。感觉①,臃肿而没有效率的国有工厂实际上起到了对少部分人的社会福利的作用,否则保加利亚的工人不会支持日夫科夫。②,全书总体来看较少着墨于东欧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存在对社会与政治的变迁起到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