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十八世纪的中国政治
【作者】郭成康
【ISBN】9787300296265
【发布时间】2021-08-01
【格式】PDF
【获取】[链接登录后可见]
【简介】从康熙帝晚年,经雍正朝,直到乾隆帝去世,祖孙三代皇帝的统治跨越了整个18世纪。这100年间,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经过持续变革的重构,以皇帝为核心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高度强化并渐臻完备。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内在矛盾演变、满洲传统文化政治取向及国内外形势日趋严峻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与皇权扩张、国家治理效能强大相同步,18世纪中叶清朝的国势达到了为外域瞩目、乾隆帝自诩的“全盛”。18世纪清朝国家政治体制组织架构严整、协调、灵活、高效;国政常规议事流程灵活、实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最高统治者无须众议或摒弃众议的所谓“圣衷宸断”,康雍乾时代并不经见,而通行的则是皇帝谕示议题,廷臣或地方大吏等遵旨议覆,最后由皇帝钦断的常规议事程序,这有现存清代军机处、内阁等浩如烟海的档案为证。应充分肯定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临前夜,18世纪中国政治体制最大限度发挥国家权力集中、治理高效的强大优势,对实现大一统伟业、强化多民族国家意识认同的历史性贡献。 不受任何权力制约的皇帝很难始终如一地保持政治开明的作风,君主专制政体禁锢思想、钳制舆论、销磨人材、败坏吏治等黑暗面日益弥漫。乾隆帝晚年喜谀恶谏、喜柔恶刚、喜从恶违的由人性弱点决定的专制偏好,更营造出朝野“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则四海讴歌”的政治迷信。盛清也未能摆脱纠缠古代中国政治的历史宿命。
郭成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人,1941年生。现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主要有《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政治卷》《乾隆正传》和《清入关前国家法律制度史》(合著)等论著,以及《清朝皇帝的中国观》《也谈满族汉化》《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等论文六十余篇。
【用户评论】
明朝皇帝之懒于理政简直到了荒唐的地步。十八世纪的清朝,以皇帝为核心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渐臻完备,国家权力的集中、高效、强大,超越了以往历代王朝。第一,不受任何制约和监督的皇权,不仅大大激化了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动摇了清帝国的统治基础,而且阻碍甚至窒息了对国家未来最有希望的海外贸易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随着皇帝绝对权威的树立和个人崇拜之风的弥漫,“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各省督抚竞相以奴才身份对皇帝表示效忠,举朝臣工丧失了政治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第三,挟带血雨腥风的文化专制,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主导中国未来的传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体系如一潭死水般的沉寂。第四,极端专制政治决定了最高决策系统无法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最高决策往往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背离。
老一辈清史专家,对康雍乾所谓“盛世”的系统批判;此书所描绘的十八世纪满清的帝国运行特征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今人又可从何处计较?
专制与集权看似老生常谈,但这实然是清代特色
康乾盛世的批判之作。
颇有收获
文言偏多,文言识读能力不够的人读起来会有些吃力。
线索清晰、史料扎实、持论公允。了解清帝怎样承接明太祖“乾纲独断”之意,清扫晚明积弊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及该体制有何优势与缺陷,这本是绝对值得一读的好书。另104页有两处“雍正帝”误作“康熙帝”。
明朝亡于力量分散导致的无尽内耗。 清朝亡于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的僵化和腐烂。
写的很好,篇末那些正确的话,还是忽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