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行善的艺术
【作者】[美]韩德林(Joanna Handlin Smith)
【ISBN】9787214153432
【发布时间】2015-04-30
【格式】PDF
【获取】[链接登录后可见]
【简介】《行善的艺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拯救生灵的热情在晚明社会中传播开来,这给超越家族、等级界线的慈善机构的兴起带来了契机。《行善的艺术》通过巧妙的组织和动人的叙述,把有关道德的领导力和对道德的信仰方面的讨论变成了对粥厂、药局等的日常运作的详细考察。此外,作者通过对地方社会的考察,归纳出了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社会网络在慈善赠予事业当中所起的作用。
韩德琳(Joanna Handlin Smith),史学博士, 斯坦福大学教授 。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明史,尤其是明代的社会史,尤其侧重明代社会构成与阶层演变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颇有影响的见解。著作有《吕坤传》等。
【用户评论】
鉴于作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个书总免不了会有一些影响力,但写得真是很枯燥。。
宋代士大夫行善重阴德。大半部书都在说祁彪佳。
呃呃只看了第二章就找到一個翻譯錯誤 原文:They secured a firm place in society [...] and, unlike some religious associations that also had the welfare of the common people in mind, they generally won the legitimacy in the eyes of officialdom. 譯文:它和一些在官府眼中屬於合法的、考慮普通人的宗教組織還有所不同
虽然翻译不佳,文笔也有些枯燥,但是理清了还是很好的社会面向的个案研究。晚明慈善事业的来源有传统经典的激励,对个人形象的彰显,皇权的彰显等权力因素,但信仰力量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晚明士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更加强了他们对于生命问题的思考和对信仰的追求)。善会背后表现出地方共同体的自豪感,也可使得行善者得以进入公共社会的中心。官方对于善会的支持也帮助善会在更大范围内起到更大的作用,而善会处于上层和底层的中间位置也可能招致官方的干涉和制约。而到了清代,善会阻止迅速商业化和政治化,从而成为令人生厌的道德说教。
可以。
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他虽然写得很认真,资料也充足,但不太好看。
果然还是辣个男人当主角儿,祁彪佳,会玩儿,有资料留下来。由修身功过而起,放生乃至社会面的救援,体现了晚期帝国的宗族特色。译文质量还是一般,哈贝马斯都错了。
晚明时期,随着精英阶层的边缘群体的等级日益分化以及家族之外社会连通性的不断增长,大规模的慈善活动得以此起彼伏的涌现出来。通过行善,当地精英的边缘群体能进入财富、公共关注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这就促使他们广泛参与到慈善事业之中,并在政府与地方之间以及公领域和私领域之间维持着有机的互动。清代随着商人话语权的提高和国家力量的介入,精英阶层的领导空间大为压缩,不再扮演主心骨的角色。同时,在晚明的慈善事业中,并不存在一个公私分明的公共领域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相互交易和协商才是社会主流,而为了使行事合法化,赢得合作,士绅在主导慈善事业的时候也需要援引官方在安民、安保上的权威,寻求官府的支持,这些均表明公共事务和公民社会的概念并不适用于后期帝国时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地方士绅填补官方权力真空的说法也难以成立
没啥意思
全是故事,读的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