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
【作者】吴义雄
【ISBN】9787509740927
【发布时间】2012-12-01
【格式】PDF
【获取】[链接登录后可见]
【简介】《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从媒体和公共舆论的角度, 探讨鸦片战争前中西史关系史的演变。通过商人及传教士与早期在华英文媒体、“自由贸易”的渴望与广州体制的冲突、从对抗走向战争、关于鸦片问题的辩论、中国形象的重新建构、《中国丛报》与中国研究等几个方面的研讨, 希望能够丰富人们关于鸦片
吴义雄,1962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和中国基督教史。曾出版《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开端与进展:华南基督教史论集”《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用户评论】
如作者後記所說,《在華英文報刊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係》與《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可以“看做一對孿生子”,然而欲把握作者對近代中西關係的主要觀點與看法,閱讀後者足矣。
对本以为已经穷尽的鸦片战争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在战争冲突之下是近代早期英文报刊所代表的英美散商群体意见的形成,可以说是冰山水面上和水面下的关系,大开眼界;进而探讨到中国形象的转变、中国学研究的雏形等问题,也都有史料支撑。总体来说本书写的比较四平八稳,丰富历史认识的同时可读性及架构等还可再进一步,四星半!有文献上的指导作用,展示了在华西文报刊的史料价值和潜力。
所谓在华英文报刊更多的是指在广州的英文报刊,由此来考察鸦片战争之前“自由贸易”与“广州体制”的冲突。开发了大量英文文献资料。
材料精彩,前五章和第六章关系稍显松散,最重要的还是对我新思路的启发。作者一再指出,当时英文报刊所讨论的中国问题存在视角偏差,所做的研究也不够客观理性,得出的结论更是错漏百出,塑造的中国形象更存在歪曲之嫌。但面对长时间闭关锁国的隐秘国,如何能要求传教士全面深刻的了解,并做出准确的判断?更何况,传教士指出的诸多弊病,都实打实地存在,至今仍带来阵痛。作者对传教士的这种“苛求”,固然是考察在华西人舆论制造与中英外交异位的视角使然,需要从舆论战角度,揣摩对手的意图,也有利于审视“西方中心论”,但所显出的浓厚的单一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底色,依然值得警惕。
中国形象之初步建构,对华战争舆论之演变。荣幸拿到了吴义雄老师的签名,五星好评。
高手,史料扎实,而且contextualization的工夫做得很足。
该书只能说是对鸦片战争前后西人报刊对中国政经社等认识的罗列,不过可以看出来,鸦片战争之前,西人对华情报信息的搜集已经非常全面,而中国人对另一个世界仍然懵然无知,战争的结局也就注定了。该书多材料罗列,而缺少个人的见解,可以当做了解晚清西人报刊的入门书,价值不大。若需要研究早期西人报刊,需要自己去翻阅原始材料方可。
时间压缩到鸦片战争前夕,聚焦英文报刊,感觉站在悬崖边上了,英美商人、传教士办报,大力批判、大力辩论,恐怕也因此读报者有所收获,这是否也是变革之际中国文人的源头之一呢?如果有专门这个B面的研究真的是很想看。那个时候大英真的是有本事傲慢,以文明之名行野蛮之事,现在看回去不知道谁才是barbarian,一点都不尊重其他原生文明(结合昨天看的使徒,为贩卖鸦片而辩护那一段看的气死
相当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