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大部分syllabus上的必读书到现在才去完整地看。
承接《无以凭借的观念》的伦理学,走向政治哲学的一步
1、讨论的问题:道德理论与政治理论如何调和个人性立场与非个人立场之间的冲突。2、证成依据:康德的全体一致,斯坎伦的解释,每个人都不能合理拒绝的依据(承认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平等的重要性)。3、政治制度的建构:为平等主义辩护。(可能性,动机支持?)4、理论对手:功利主义,最低保障值的方案。(是这样吗?要再看一看)5、好多地方没有读懂。一开始读的时候就应该先通读,再开始逐章读。要再想想内格尔的问题,相比于罗尔斯的推进。
本书立论不同于罗尔斯的平等主义,罗尔斯侧重于社会分配方面的平等,注重机会的公正平等和差别原则,追求程序正义。内格尔认为平等主义的衰落源于个人性立场和非个人性立场之间的分裂,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分裂。无偏倚性派生出平等主义,它是一种康德绝对命令之下的愿景。这种无偏倚性如果加以外化,成为一种制度的道德,这与个人立场之间存在一种冲突的张力。两者的整合是本书探求的重点。个体必须提高自身的德性舍弃外化的非个人立场的道德所不能包容的部分。
这个翻译……谁能告诉我“对半导体的爱”是什么意思?
Nagel 1991。较The Possibility of Altruism(1970)论证更细,跟其他思想资源碰撞更多。不过都写得难读。即使直觉上不赞同在自然不平等上采纯粹优先性立场,而不应“把社会不平等限定到利益的拥有者对之负责的那些利益上”,但许多论证都值得反复拆解琢磨。
平等自由主义的中肯之作,《无源之见》中视角分裂理论在政治道德领域的延伸,值得一再阅读。当价值观或利益的冲突过于激烈时,并不存在一种双方都能持有合理共识的解决方案,那么一方所支持的革命或另一方所支持的温和渐进式改革都是合乎情理的,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力量对比和博弈。平等自由主义只有在一种严格的环境下(利益和价值观分歧并不太大,所有人共享一些基本观念)才能得以生长。平等自由主义更像是果,而非因。
内格尔认为平等主义的挑战不在于个人与社会间的直接冲突而在于个人内部的非个人性(无偏倚性)与个人性(偏倚性)立场的冲突,而无论道德之维偏执何方并将之“制度化”都将面临乌托邦主义或重新进入自然状态相争的挑战。顺着这样的思路作者一步步推演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一个暂时性的结论,“只有在一个正义社会能够满足我们去心安理得的追寻各自的好生活时,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去打理我们的家园。”作者在书中对于诸种不平等情状的区分纤细如发,令人咋舌;对行动者相关理由与行动者中立理由的区分颇有启发。最后,全书每一页论证强度都极高,这体现为放眼望去连字缝里都遍布着长难句(但即便如此谭老师还是出色的完成了翻译任务),有些地方没能弄特别懂,脑袋已经大了,其他的就留待以后吧~
逻辑清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对于自由主义的一个困惑。翻译的也很好,应该是英文版有很多长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