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作者】[美] 詹姆斯·C. 斯科特
【ISBN】9787806571774
【发布时间】2001-07-01
【格式】PDF
【获取】[链接登录后可见]
【简介】《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是美国著名学者、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C. 斯科特于1976 年出版的有关农民问题的一部著作,它集中体现了斯科特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特色。
作者在书中指出,在“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下,农民追求的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较低的风险分配与较高的生存保障。随后,作者从东南亚的缅甸和越南农业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特别是农民的反叛和起义入手,探究了市场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巨大冲击。作者据此认为,贫困本身并不是农民反叛的原因,农业商品化和官僚国家的发展所催生的租佃和税收制度,侵犯了农民生存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感,才迫使农民奋起反抗。
这是一部真正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更为现实地考察农民生存和反叛问题的力作,它对研究亚洲乃至世界其它国家的农民问题,都有着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耶鲁大学政治科学和人类学斯特林教授、农业研究计划主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其研究兴趣包括政治经济学、无政府主义、意识形态、农民政治学、革命、东南亚和阶级关系等。主要著作包括《马来西亚的政治意识形态》(1968)、《比较政治腐败》(1972)、《农民的道义经济学》(1976)、《弱者的武器》(1986)、《统治与抵抗的艺术》(1992)等。
【用户评论】
三农问题,东南亚农村
以前还想参考,现在读过就好!关于下缅甸的事情!
一定不能忽视其前工业化的背景,要不然就会过度指责。农民不起义和工人不罢工,是两个非常相似,但很少放在一起考虑的问题。也只有在“填饱肚子”这个话题上,二者能达成空前的一致。问题是,饱了之后呢?
斯科特的书的问题就是太啰嗦,反反复复说同样的意思,感觉在凑字数。
所回答的问题是,农民什么时候会暴动,及为什么。所说的“道义”与现代经济学的逐利原则相反,他们追求的是多方权衡之后传统社会带来的安全保障,也就是说,并非剥削不严重,但只要有一丝生存的机会,他们都不愿站出来,甚至可以为此忍受更重的剥削。“有些地区农村人口的境况,就像一个人长久的站在齐脖深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对他们来说,这细浪也许来自殖民、市场和政府深入后租税的加重,也许来自某一个灾年,平衡被打破,他们无路可走,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下,谈中共的动员和土改模式才有意义。“不论任何统治如果要加以维持,即使得不到人民积极的拥护,也必须得到人民消极的容忍。”与费孝通民国士绅城乡理论互补。
东南亚中下层农民关于最低生存条件的经济观念。在各种年景都保持定额的税种带来了最大的生存灾难。
“农村人口的境况”,就像“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 朕不管什么必然性偶然性,仅仅希求天命,朕的道路,是条活路。
4.5
生存是第一要务。现在人们感受不到生存的压力,可能觉得太夸张。但直到一百多年前,生存还是文明的主旋律。甚至到今天,还有人为了活着而发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真的敬佩感恩。
重复太多,车轱辘话来回讲。总体还是很有启发